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宮盡心計的女人

2009年TVB的重頭台慶劇《宮心計》剛剛終結。該劇成功地以女人來吸引廣大觀眾的眼球,成為了人人茶餘飯後的話題。畢竟,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無窮無盡的是是非非、風風雨雨。鼎盛壯觀的明星陣容、華麗堂皇的衣飾布景、引人入勝的故事題材,統統都叫人不得不關注這部劇。

縱然問題多多,但《宮心計》還算是TVB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了。我不得不承認,那些精雕細刻的頭飾和華美精細的衣裳實在是養眼,中港台日韓的電視劇皆不多見,算是一大看點。然而再漂亮的道具也只能是陪襯,沒有一眾老少花旦的演出,《宮心計》還是難成功的。如今劇已播完,且來回顧一下劇中那些各式各樣、千姿百態的女人們。


女史劉氏
 
司珍劉氏

宣宗德妃


“三好”聖母 ---- 劉三好

《宮心計》的第一主角應是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劉三好,雖然其光芒被別人遮得只剩下可憐的一點,但她還是主角。可是作為一劇之主,劉三好甚至比不上那些連配角都算不上的笑容、紫蘭、婉華等人,實在是太說不過去了。

首先,劉三好這個名字已經叫人惡心。三好三好,聽起來俗不可耐,好像村女之名,用這樣一個名字來貫穿全劇,不是存心倒觀眾胃口麼?編劇本想做到化俗為清,但可惜功力未到家,只能淪為笑話。

其次,如此善良的“三好”人物,莫說深宮之中不會有,就連現實生活中也難找出一個來,安排這樣一個半點不攻心計的人擔當《宮心計》的主角,叫人啼笑皆非。(據說監制想用她來推廣善德!哈哈)劉三好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美麗”、聰慧、善良、溫柔、心靈手巧、膽大心細...... 一切贊美女人的話語都可用到她身上。然而,非常遺憾,就是因為她的完美,致使她的性格空洞而虛無,成為了一個不存在人世間、只存在於長輩口中的“好孩子”。

不過,說她是“好孩子”,倒不如說她是聖母。聖母是神,是虛幻的,不屬人世,用來比喻劉三好最為恰當。其實佘詩曼這次確實演繹了一個完美的“東方古典聖母”,聖潔、純淨、無污染,並且堅毅、愛人如己,甚至見人就愛;最重要的是,劉三好逢人便傳道,不厭其煩的重複著她的“三好金句”,感染了幾乎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叫他們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高顯揚和李怡為此愛上了她、整個尚宮局為此敬她重她、鄭太后為此寵她愛她、刁蠻的萬家小姐為此收斂霸氣,連那個不倫不類的日本棋道士也因她而重獲新生。如此女子,不是聖母是誰?除了聖母,又有誰能次次遇險都化險為夷,因禍得福?金鈴說:為什麼你走的每一步都那麼順坦?不為什麼,就為人家是聖母!

然而,不論是天主、耶穌還是聖母,在宮裡都得守宮規、分貴賤,知身份。但我們的三好聖母作為女史、掌珍、司珍,不管官大官小,都可以終日賦閑,在宮中的花園庭院裡隨便亂轉,傳傳道、念念經;還可以有事無事賞瓊花、放河燈,甚至可以隨意與侍衛公公們搭訕說笑。最可笑的是,三好作為女史之時已經可以滿頭珠翠,不穿宮女服時更可以作小姐打扮,戴珠鏈、著繡花緞衣,簡直比公主娘娘們還幸福。

我一點也不喜歡劉三好,因為她沒有性格,一味行善做好事,還有如神助,事事順利,壓根兒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不知編劇知不知道,劉三好的失敗,就在於她的身上缺少了人應有的一點點壞。

女史姚氏

掌珍姚氏

宣宗麗妃

為自己,要生存 ---- 姚金鈴
比起佘詩曼的劉三好,楊怡的姚金鈴要討好得多,也真實得多。縱然她是奸角,可她畢竟是個人,是個有血有肉、會恨會怨的人。

還是從名字說起。姚金鈴,琅琅上口,叮當作響;談不上清雅,卻可愛而漂亮;沒有劉三好那麼多理論學問,但平凡而不俗,與她的身份相稱。麗妃的麗,比不上賢妃德妃,卻是華美雍容、矜貴絢麗,也稱了她,因為她的精彩,本不來自善良和無缺。
    
初時的金鈴,頗重義氣、不服輸、牙尖嘴利,自傲中帶著倔強反叛,冰雪聰明裡帶著小小的淘氣。這樣女孩兒,可叫人愛進心坎裡。事實上,金鈴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裡,她有著人該有的性格和慾望,她的遭遇是一個常人應有的際遇。她的獨特魅力,來自於她的不完美和真實。
    
她沒有三好的得天獨厚和好運氣,一切只能靠自己去爭去奪。在爾虞我詐的後宮、在一群勾心鬥角的女人裡,她必須保護自己,才能幸存,這不怪她。在後宮,手段和心計,是必需品。耍手段、攻心計,不能予以深責,因為在後宮,你死我才能活,少有人能不染淤泥。所以,我無法痛恨金鈴,反而理解和同情她。她的本性不壞,是環境迫使她越陷越深的,她沒有超凡的智慧和定力,根本無法逃避後宮強加於女子的枷鎖。
    
當上麗妃的金鈴,正式地開始奸,然而,她還是迷人的。我佩服她,欣賞她的個性和台型,喜歡她的凌厲尖銳和狠辣刻薄。楊怡的演譯基本上無懈可擊,一瞪眼一揚眉就把一個奸妃的形像突出來了,叫人看得痛快。她的一句“打你就打你,還要選日子啊?”艷驚四座,把劉三好囉嗦了半天的“三好金句”狠狠比了下去。

金鈴的光芒能夠遮蓋劉三好的天使光環,全然是因為她的光和亮,是真實而獨特的;她能夠那麼的令人喜愛,其實不過是因為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敢說,《宮心計》真正的主人翁,該是姚金鈴。

女史錢氏

見風轉舵,口不饒人 ---- 錢飛燕

看到錢飛燕那副德性,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大長今》裡的令路。她倆都是小人,都願意見風轉舵以換取利益,都愛對別人落井下石,都沒有做人的宗旨,永遠捂著良心說話,而且永遠是主角們的小跑腿。然而,飛燕比令路幸運,她最終聰明地駛對了舵,保住了自己,沒有像令路一樣成為鬥爭的犧牲品。
     
錢飛燕這個名字起得很出色,秀麗飄逸,傲慢又帶著霸氣;一聽就知她不是好人。前半部的飛燕富有性格,趾高氣揚、尖酸刻薄的她甚至能夠在金鈴三好中脫穎,頗為出位。但成為了麗妃近婢後,她的聰明、她的壞都淪為金鈴的附屬品了。因此,飛燕是個不完整的人物。然而,這個不完整的飛燕加上一個精彩的金鈴,卻擦出了奇妙的火花。二人原本勢不兩立、水火不容,但同聲同氣時卻可那麼的齊心,真是叫人驚嘆。這段非同尋常的“姐妹”關系,實在是比三好金鈴之間那不討好的“友情”出色許多,算得是神來之筆。
     
別人或許會疏忽了這個不重要的飛燕,但我卻對她印像深刻。我想,這不只因為她的驕氣和卑鄙,更要歸功演員陳自瑤。陳小姐容貌甜美秀氣,一直為我所偏愛,這次她將錢飛燕刻畫得很討好,叫人眼前一亮,堪稱《宮心計》中的最佳綠葉。

萬寶賢

宣宗賢妃
 
宣宗賢妃

刁蠻小姐,賢惠妃子 ---- 萬寶賢

萬寶賢是個很不錯的人物,她刁蠻任性、驕傲霸道,但無害人之心,並不奸邪,有著大家閨秀的高貴氣質(貴為萬大將軍的千金,她還該當有些將門虎女的大氣的,不過這似乎對萬小姐要求得高了些)。她不大聰明、不會工心計,說得難聽就是個草包小姐;她是個好人,雖沒有劉三好的仁德和良善,卻比劉三好更為討人喜歡,也比劉三好更能與金鈴分庭抗禮。
     
我喜歡萬寶賢,無論她是刁蠻的萬家小姐還是嫻淑的賢妃。刁蠻的她,氣焰逼人,比金鈴飛燕還要刻薄幾分,她那句“妄想憑這雙雞爪就同皇上執子之手,配嗎?”,加上她那不饒人的傲慢眼神,堪稱刁蠻小姐的典範。因為愛情而嫻淑的她,則收斂了霸氣,將自己的柔順發揮至盡,讓人感覺很舒服;賢妃的善意,是真摯而不做作的。萬寶賢因情而變,她對宣宗的情,不能說海枯石爛、此志不渝,可還是比劉三好和高顯揚的愛情橋段來得新鮮。
     
萬寶賢與金鈴一樣,是不完美的,就是因為她不完美,所以才能和金鈴抗衡。金鈴在後宮之中變得邪惡無道,萬寶賢卻在深宮之中慢慢收斂和改過,將自己身上的美德發揚出來。萬寶賢其實擁有不少美德,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孝順。她對爹娘的孝義,可比劉三好的“三好”來得更為珍貴,更為寫實。劉三好的德,太濫了,萬寶賢的善卻鮮明而自然。
    
《宮心計》中死了很多人,每個人都死得不大一樣,大部分人死了就死了,沒有多大的震撼。萬寶賢的死,是唯一一個叫我有些傷感和惋惜的,她的死,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麗妃對別人不擇手段,我都感到快意,但她陷害賢妃,卻令我不自禁地覺得不應該。萬寶賢的與眾不同,就在此。

武宗貴妃

采女何氏

武宗惠妃

宮廷鬥爭的犧牲品 ---- 武宗妃子

由兩位港姐冠軍人馬飾演的貴妃和惠妃出場率不多,卻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古代後宮的女子(要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像劉三好那樣好運的)。國色天香的她好高騖遠、恃寵而驕,但終究在皇帝駕崩後被派去守陵陪葬,天生麗質的她千方百計望能得君王垂憐,得償心願後卻成為奸臣弄權的工具,落得死無全屍,頗叫人感嘆的。這兩個薄命紅顏,代表了大多女子在波譎雲詭的後宮中的可憐命運,是整劇的兩個小亮點。

先說葉翠翠的王貴妃,她有著郭太后般的氣質,但年輕的她卻比老練的郭氏多了一份妖嬈和輕浮。我向來不大喜歡葉翠翠,可她這次的演出卻是驚艷得很,無論是容貌還是演繹,都蠻精彩的。最經典的要數她那性感舞娘造型了,那當真是美艷絕倫、無限嬌媚哪,我要是皇帝也一定暈其大浪!真是慶幸,葉小姐終於有了一點點港姐的風範了。

曹敏莉的何秋兒嬌美漂亮,是一個小小的采女。她沒有很大的野心,沒有慎密的心思,只有一個不算過分的盼望,就是要見皇帝一面。瞧著她那委屈的楚楚模樣,著實是我見猶憐,任誰看了都會心疼那樣一個可人兒的。可惜的是,何秋兒這個角色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只是一個養眼的的花瓶而已,有些浪費了曹敏莉這位港姐冠軍。但作為一個花瓶,曹敏莉還是做得很好,她從采女變為惠妃的剎那,很是驚艷;而她最後的結局亦很叫人驚心。我就是不明白,曹小姐才貌雙全、又有觀眾緣、能夠駕馭不同角色,何以TVB就是不予以重用呢?




 
司制鍾雪霞,司珍阮翠雲,尚宮蔡仲屏,司膳譚艷裳,司設胡素恩
師奶聯盟 ---- 尚宮局

《宮心計》模仿《大長今》,以宮女作故事的主線,千方百計從史書的一角翻出了一個尚宮局來造故事。可是,這個所謂的尚宮局實在簡陋得可笑。整個後宮可以只由四個部門來伺候,忙得過來嗎?要知道光是後宮佳麗就遠遠不止三千,而後妃們的需求是多麼的龐大。編劇仿佛一絲不苟的兼顧了膳食、衣飾、首飾和用具,可是觀眾一細想就會發現其中漏洞百出。一個後宮一天三餐再加上點心、零食、宵夜,竟可以由一個司膳房完成?後宮眾佳麗,難道只需衣服首飾,不需要胭脂水粉?中國古代宮女制度的繁復,其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TVB的編劇們既然沒有能耐掌握複雜的後宮女官制度,就不該自作聰明地胡亂篡改簡化,糊弄觀眾。
              
事實上的唐朝宮女制度,分六局二十四司。尚宮局管司言(掌宣傳奏啟)、司簿(掌名錄計度)、司正(掌格式推罰)、司闈(掌門閣管龠);衣衫服飾有尚工、尚服二局專門掌管,尚工局下分司制(掌營造裁縫)、司寶(掌金玉珠璣錢貨)、司彩(掌繒帛)、司織(掌織染),尚服局下分司璽(掌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掌湯沐巾櫛玩弄)、司仗(掌仗衛戎器);膳食由尚食局掌管,分司膳(掌膳羞)、司醞(掌酒)、司藥(掌醫巫藥劑)、司饎(掌柴炭);此外還有尚寢和尚儀,分別掌管司設(掌床席帷帳、鋪設灑掃)、司輿(掌輿輦傘扇、執持羽儀)、司苑(掌園御種植、蔬菜瓜果)、司燈(掌火燭)和司籍(掌經史教學、紙筆幾案)、司樂(掌音律)、司賓(掌賓客)、司贊(掌禮儀贊相導引)。(資料來自百度)

尚宮局的制度簡陋,尚宮局中的人更是有如師奶一般。按理說司級的人物,應該都在宮裡打滾了數十年,不大方也該斯文,不端莊也該自重。可是《宮心計》的各位女官,吵起架來跟罵街差不多,什麼你栽贓嫁禍!”“你賊喊捉賊!”“阮翠雲,你好卑鄙!”“鍾雪霞,你夠無恥!云云,實在可笑,完全沒有宮中女官該有的風度。
               
然而,幾位老演員賣力的演出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米雪的鍾雪霞似奸非奸,硬朗堅強、精明果斷;關菊英的阮翠雲堅忍大度、有情有義、會恨會愛,公道講理,不存害人之心;程可為的蔡仲屏表面慈眉善目,內裡老奸巨猾;惠英紅的譚艷裳和呂珊的胡素恩,皆是滿腹心計而不露痕跡,一個終歸正軌,一個萬劫不復。五人各有各精彩,都很有味道。而譚司膳初時表面勸人以和為貴,實際上覬覦權位,後來任性胡來、挑撥離間,卻又不大聰明,最終還是顧念親情,展露善良本性,當為最成功的角色。

眾人雖是師奶級人物,但名字大都起得很雅,並且古味甚濃。鍾雪霞,艷而不俗,清而不淡;阮翠雲,慈和卻不軟弱,雅致卻不小氣,兩人有異曲同工之妙。蔡仲屏,厚重不失端莊,似有大家閨秀之氣;譚艷裳,嬌艷靚麗,很有宮女的韻味。而胡素恩,好似韓國女星的名字,卻是大大的遜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