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2011歲末震撼:看《天與地》隨感
“當所有人都說我們的城市被邊緣化之後,我們會覺得沮喪、失望、悲哀,但我們從來都沒去想,所謂的邊緣化,是因為我們依附在一個主流的價值觀裏面。為何我們不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為何我們不能有自己的一套關於生存意義的解釋方法?今晚,我和台下面大部份人談過,他們有因為不知道取消的消息而來,有湊熱鬧而來,但有更多更多的是因為他們不甘心而來。他們不甘心,為什麼一個獨立的音樂活動會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商業理由而無疾而終?他們更加不甘心的是在一個七百萬人的城市,爲什麽文化觸覺會如此單寡?而他們最不甘心的是,爲什麽要去承認自己要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今晚在這裡,我呼籲警方,外面的市民,所有傳媒,不需要恐懼我們的聚集。因為在這裡,每一個支持和追求獨立音樂的人,他們都代表著每一種獨立和自主的做人方法。這些並不是不和諧的表現。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講同一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的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今晚我很榮幸,可以同這幾百位朋友處身在這個不會再有演出的舞台前。”
—— 《天與地》葉梓恩 佘詩曼飾
2011年結束、2012年起始之際,TVB為港人帶來了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好劇,《天與地》。經典二字已不足以形容此劇,因為它不僅足以列入無綫有史以來最佳劇集之一,其題材立意更掀起了公眾熱話,引領港人反思社會現象。原來電視劇不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好的電視劇更可以是不凡的藝術品,帶領觀眾反思,體現社會價值。
自懂事以來,未曾見過哪一部港劇能引起社會上這樣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我說的,不是街邊師奶紛紛議論主角的下場,而是社會各界,包括學生、傳媒、文化界人士都通過看劇來反思自己與社會的價值觀。記得自己剛看到此劇的預告片時,覺得題材很悶,不值一看。但後來發現媒體與身邊的人都在熱議劇情,得知這是一部非一般的劇集。冷門的題材、跌宕的情節,帶出了人性的善惡、抉擇的矛盾、社會的問題和以及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這是精妙之極的一部劇,值得觀眾認真尋味。
除了大結局外,我尚未認真看過這部劇,因為這部劇需要我靜下心來慢慢咀嚼,而不是在百忙之中囫圇吞棗。但兩小時的大結局已足以震撼人心。年少無知時的夢總是很美好,但看清了現實的殘酷、經歷了社會規則的洗禮後,我們會變,變得再無法守護自己舊日所相信的價值。漸漸地,我們會選擇改變自己、跟隨主流的價值,相信大部份人所相信的,迷失自我的本質。身處一個重金錢與物質的商業社會,我們往往爲了利益、爲了生存而忽視了自己的聲音,也忘記了去尊重別人。於是,文化、藝術在這個社會中越來越不受重視,個人的信念與性格也被淹沒。究竟,個人的價值觀在這個世界裏值多少?社會對不同人和不同意見的容忍與尊重又有多重要?《天與地》給不了我們答案,只留我們自己思量。
讓這部劇更轟動的是,爲了它,中國內地二十年來首次禁播香港劇集。想必是劇中佘詩曼的一句“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講同一番話,而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話之餘又能互相尊重”,對中央政府而言是個太大的諷刺。泱泱大國懼怕小小一部電視劇,可笑;禮儀之邦不懂得什麽是尊重,可悲。一部《天與地》,讓港人慶幸香港仍存在可貴的價值。有這樣一部《天與地》,香港未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